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推荐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孝顺的故事_古代有名的孝顺的故事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你好,1. 田文昌:田文昌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在父亲生病期间,不离不弃地照顾他。为了筹集医药费,他甚至卖掉了自己的田地。最终,他的父亲痊愈了,田文昌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孝子楷模。

2. 陆贞洪:陆贞洪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在母亲去世后,每天清晨都会去母亲的坟前磕头祭拜,并在母亲的墓前种下了梅花,以纪念母亲。

3. 刘伯温:刘伯温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对母亲格外孝顺。在母亲去世后,他甚至将自己的官位让给了亲人,回家守孝三年。

4. 蒲松龄:蒲松龄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小时候就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为了安葬父亲,卖掉了自己所有的家产。

5. 王安石:王安石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宰相,他在父亲生病期间,不离不弃地照顾他。父亲去世后,他还在家中守孝三年。

6. 范仲淹:范仲淹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宰相,他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因此格外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家中守孝三年,并且每年都会去母亲的坟前祭拜。

7. 韩愈:韩愈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大文学家,他年轻时就非常孝顺。在父亲去世后,他为了安葬父亲,卖掉了自己的家产,并在家中守孝三年。

8. 李白:李白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他在父亲去世后,每天都会去父亲的坟前祭拜,并为父亲写下了《将进酒》这首诗。

9.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年轻时就非常孝顺。在父亲去世后,他为了安葬父亲,卖掉了自己的家产,并在家中守孝三年。

10.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他年轻时就非常孝顺。在母亲去世后,他为了安葬母亲,卖掉了自己的家产,并在家中守孝三年。

大孝感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

相关文章

晁正坤照片_晁正坤的照片

结了。1986年的一天,晁正坤带着两个忠实信徒坐上了通往北京的列车,她想去故宫,看看皇帝住过的地方到底什么样。到了故宫,晁正坤就被恢弘的宫殿吸引住了,登基称帝的想法也越发强烈,在回去的路上,她就已经开...

狼和小羊寓言故事原文_狼和小羊寓言故事视频

从前有只老山羊。它生了七只小山羊,并且像所有母亲爱孩子一样爱它们。一天,它要到森林里去取食物,便把七个孩子全叫过来,对它们说:"亲爱的孩子们,我要到森林里去一下,你们一定要提防狼。要是让狼进屋,它会把...

三十六计简单解释_三十六计 解释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至第六计)。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至第十二计)。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至第十八计)。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至第二十四计)。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至三十计)。第六套:败战计...

睡前故事在线听小猫钓鱼_睡前小故事小猫咪钓鱼

小猫爱吃鱼。它自己去钓鱼,它一钓出来一个大乌龟,大乌龟说,你放了我,我给带一条大鱼,乌龟肉不好吃,鱼肉才好吃。小猫钓到了大鱼,大鱼说,小鱼才鲜嫩,你放了我,我给你带一条小鱼,小猫钓到一条小鱼,小鱼说,...

钱学森的事迹介绍_钱学森的事迹故事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

来自寓言的成语有哪些_来自寓言式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