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事迹介绍_钱学森的事迹故事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
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
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钱学森在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二十八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自1955年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2009年10月31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