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_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哪个学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指灾难与幸运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变化,世界万物都瞬息万变,人可以因祸得福,也可以因福得祸,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不是出自于诗,而是出自于哲学著作《淮南子,人间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
《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淮南子》原书中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纵横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