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故事150字_有关中秋节的故事100字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又称月节,最早来自月亮崇拜-远古时期,白天靠日光,夜晚靠月光,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心生敬畏,自然就产生了月亮崇拜。
月半时的满月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夜也成为一年中最美丽、迷人的夜晚。宋朝诗人林光朝写道:“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农月八月十五成为我国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我国人民在月亮下所进行的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等活动,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月亮的崇拜。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故事详情:
织女是斗牛宫中第七位仙女,系玉帝之婿张天君所生,俗呼做张七姐,玉帝之外孙女。玉皇驾前之金童调戏织女,玉帝欲斩金童。国师太上老君求情,将金童贬下凡尘,织女独居河东工织数年。
金童在牛家庄牛员外家出生,七岁时父母双亡,遭大嫂虐待。太白金星哀愍,启奏玉帝命金牛星下凡,托附牛身,和金童作伴。大嫂叫金童白天放牛,夜里与牛同睡,并欲毒死金童,幸而被牛搭救。大哥为防止金童再遭毒手,决定分家,金童在牛的建议下只领走耕牛。玉帝同意成全牛郎织女,十三年期满命太白金星领回金童和牛,大嫂遭报应而死。
牛郎在天河岸边,看见几位仙女在洗浴,牛郎偷取织女衣服。织女正在着急,牛郎向前送上衣服,彼此感念旧情。玉帝下旨二人成亲,二人却不去拜谢瑶池圣母玉成之德,忘却了应尽之天职。经圣母上奏玉帝,玉帝大怒,派托塔天王捉拿,二人反抗,玉帝下令处死。太上老君再次求情,令彼二仙永远分别。后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上奏玉帝准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逢一次,世称牛女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