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为什么被禁_二十四孝不合理之处
随着时代的不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个二十四孝现在不提倡了: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尝粪忧心、扼虎救父等。
因为现在都是火葬,所以埋儿奉母不提倡了;
因为现在新社会不兴卖身的了,所以卖身葬父不提倡了;
品尝粪便来判断病情是不科学的,也不卫生,所以尝便忧心也不提唱了;
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所以扼虎救父不提倡了。
《二十四孝图》是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感人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封建“孝道”,封建社会的“孝”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封建道德糟粕,但也有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二十四孝子故事虽然很感人,但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皮胖了就中国对儿童的虐待,因为所谓的孝道就不顾孩童的性命,接漏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鲁迅先生以调侃自己的方式说明了,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以下几则孝道故事:
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顺,竟然将自己的儿子活埋。鲁迅认为这种行为过于残酷,忽视了孩子的生命安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愚孝表现。
老莱娱亲:这个故事描述了老莱子为了让父母感到快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鲁迅指出这种做法虽然可能让父母一时感到愉悦,但却是对孩子自尊的伤害,不符合真正的孝道精神。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名子女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去寒冷的河水中寻找鲤鱼。鲁迅认为这种行为虽然体现了孝心,但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到子女的生命健康,是不理智的孝道表现。
综上所述,鲁迅通过批判上述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不合理之处,强调了孝敬应以保护子女的健康和尊严为前提,而不是无条件地牺牲或屈从。
《24 孝图》是现代画家沈泊尘所作的一幅传统水墨画,它批判了以下孝道故事:
1. 老莱娱亲: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 岁还在父母面前穿花衣,学小孩走路。这被认为是虚伪和做作的表现,违背了自然和真实的情感。
2. 郭巨埋儿:郭巨为了供养母亲,竟然决定活埋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被认为是残忍和不人道的,违背了基本的伦理和道德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故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些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与现代价值观不相符的内容。在评价和传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和批判的态度进行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不断发展和创新。
鲁迅在其作品中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孝道故事。
- **老莱娱亲**: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迈的儿子,为了取悦父母,故意装扮成婴儿的样子来逗乐他们。鲁迅认为这种行为愚昧且损害了儿子的自尊。
- **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讲述了郭巨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决定将自己的孩子活埋以节省粮食来供养母亲。鲁迅强烈批评这种做法,认为它残酷无情,甚至夺取了无辜孩子的生命。
总的来说,鲁迅对《二十四孝图》中的部分故事持有批判态度,他认为这些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不仅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还误导了后人的道德观念。鲁迅的这些批判揭示了封建道德中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中不合理之处的深刻思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