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故事和传说_关于桥的故事传说也十分丰富请列举一个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了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1968年,第一座由中国独立自主建造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随着建设资金都扩大在长江上,又建起了好多大桥。
长江大桥只有来历没有传说,这才建成几十年哪来的传说,跨长江第一个修建的桥,前苏联帮助援建的当然中国人是建设者,桥头前的人物雕像就是纪念修建大桥的死难者。
去过颐和园的人,对于十七孔桥这个景点应该有所耳闻。十七孔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园内最大的桥,由17个桥孔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十七孔桥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神话中的鼍龙状如半月浮游在平滑似镜的水中。
第一次听到十七孔桥这个名字,是不是会会觉得这名字起的很随意,有种应付事儿的意思?难道以桥孔的数目命名,就只是为了告诉人们此桥有十七孔这么简单吗?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寓意深远。
十七孔桥以“九”中分,即从桥东西两端算起,第九孔是中央的大桥孔。而按照古时候的礼制文化,“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象征天、天子或帝王,常常被应用于礼制及皇家建筑之中。例如在故宫内就有9级台阶、9环石砖、9只角兽等;而中央则是最尊贵的方位,属于帝王的位置,《荀子》中的话就印证了这一点:“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颐和园作为封建帝王自家的园林,是供皇帝与后宫佳丽游玩的地方,将桥的中央桥孔设计为第9孔,将桥建成17个孔,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表明桥的尊贵和皇家的威严。
关于这座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为了修建十七孔桥,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背请来了,这些能工巧匠从房山的大石窝里一斧一凿地开采出了一块块洁白的汉白玉,并历尽千辛万苦将这些汉白玉运到修桥工地。一天,工地附近突然来了一个老者,只听他一声声叫卖:“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匠们看他那肮脏劲儿,认为他是个疯子,都没有搭理他。
一天下大雨,老者双手抱头蹲在一颗大树下避雨。村西住的老王从这里经过,看见老者那副可怜的样子,非常不忍,便邀请老者来自己家住。一天,老者突然对老王说,“从今以后我就不在您这住了,这一年里,我的吃喝你一点都没有短我,你的恩情我实在无以回报,我也没什么可报答的,就把刚凿好的这块龙门石送给你吧!”
眼看“贺龙门”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可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却怎么都也凿不好、砌不上。负责修桥的官吏就带着工匠找到了老王,量了一下尺度大小,正好合适。问老王多少价格卖,老王这人非常实诚,就说:“我也不要那么多银子,这样吧,那老者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他一年的吃住费用吧!”
官吏听了,给了老王一百两银子,派人把龙门石搬走砌在了十七孔桥上,那可是一点也不偏一点也不斜,刚刚好,龙门终于合上了!
完工后,众工匠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桥修得可不容易哪!如果没有那块龙门石,皇帝一旦发怒,我们的小命可都没了哇!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工匠突然醒悟过来,对大家说:“工匠师傅们你们都明白了吗?帮我们凿这块龙门石的那个老者肯定是鲁班爷爷下凡,来帮咱们修桥来啦!”此这以后,鲁班爷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