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20字简短_孟子的故事50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
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坏境孩子就学好,坏的环境孩子就学坏。
故事有“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三个小故事。孟母教子是最古老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孟母施教的种种做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看到了:“这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母看到了又说:“这也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母说:“这个地方可以用来安顿孩子呀!”
【孟母三迁】
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孟母三迁是有代表性的教育孩子的例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么样的人就会学什么样的人。在闹市学吆喝,在葬礼学哭丧。要想让孩子学好就的言传身教,自身做好。且努力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
孟子年少时,邻居家杀猪,小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家在干什么?”
母亲说:“在杀猪呀!”
小孟子问母亲:“为什么要杀猪呢?”
孟母随口说到:“是为了要给你肉吃呀!”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觉醒了,孟母自责到,“我怀孩子时,仿效周朝三太的胎教,席不正不坐;语不洁不说;事无礼不做,而现在他在童蒙时期,虽然我今天有口无心,并没有想要去欺骗孩子,但说出去的话却是欺骗他的行为,这就是教给他言而无信啊!
于是,孟母把灯油钱拿出来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做到言而有信。
孟母三迁,孟子之母为使孟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次迁移居所。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后天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把教育视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断机教子”
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长了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教育儿子的故事是孟母三迁,为了孟子的教育问题,孟母做出了三次选择,分别是选择邻居、选择环境,其实最主要的是学习氛围,孟母三迁充分说明学区房的重要。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