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的故事寒食节的由来_介子推的故事寒食节的由来简短
以下是介子推生平和寒食节来历的相关介绍: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曾跟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在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当上晋文公之后,介子推悄然离去,背着老母进入绵山隐居。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出山相见。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母亲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想小于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因封赏的事与晋文公意见不合,遂隐居绵山。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清明节前一天或清明节当天。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禁烟火、吃冷食,以此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和对生命的尊重。介子推的故事与寒食节的起源紧密相连,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诚的臣子,逐渐形成了寒食节这一传统。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