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故事200字_高尔基的感人故事
基人物生平
1.经历
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穷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总的在讲一种五颜六色的新生活开始了。
主人公说这是一个“蠢笨的家”并且还充满了太多的残酷。
前面讲舅舅们因为分家要争吵,可是外祖父不肯。
原因是这样的:他们怕母亲要回那份本属于她却被外祖父扣下来的嫁妆,因为她违背了外祖父的意愿私自成婚。舅舅们认为嫁妆应该他们两个之间分配。
后来外祖父受不了了,公鸡打鸣般叫道:“我让你们都去讨饭!”
外祖母也痛苦得脸都变了形。
后来到了星期六,外祖父都要打一次小孩,让他记起他们所做的坏事并改掉。
主人公被打得没有知觉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在这期间外祖父来看过他说: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不是侮辱,而是教训!
还跟他说起自己的事。
《童年》第二章内容概括:
雅科夫舅舅与米哈伊尔舅舅成天为了家产争来争去,几乎一见面就吵。有一个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他们俩见到我与母亲,很害怕我与母亲将家产抢走,吵得更厉害了。
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有一双金不换的手;我和外婆一起度过了一场热闹的家庭舞会;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在一次搬十字架地时候,由于雅科夫舅舅地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