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三年级下电子书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意为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典故的主人公是庄辛和楚襄王,庄辛提醒楚襄王不要被讲究奢侈淫乐的大臣们迷惑而不管国家大事导致亡国,楚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甚至认为庄辛才是在祸乱人心。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刘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故事有《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守株待兔》选自战国末期韩非的《韩非子?五蠹》。农夫之所以被宋人笑话是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他却希望这个极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有: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反义词有:通达权变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拔苗助长
愚公移山
郑人买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