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和含义四年级
传说古时侯有一人,家境贪寒,偏偏又爱读书。因为他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使人有力量。
书中自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他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废寝忘食地读书,越读越明白越读越有力量越读越想读。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夜晚,看不见了,可是又没有钱买灯油,于是他凿开墙壁,让邻居的灯光照进来,以此来继续读书。多么可贵好书啊。
凿壁借光是一个来源于西汉时期的历史典故,主人公是匡衡。匡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他非常渴望学习,立志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支付蜡烛的费用,晚上无法读书。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邻居家的光线来读书。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勤学的典范。匡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被朝廷录用,成为了一名重要的官员。
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可以重点强调匡衡的坚定信念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以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的智慧。这些品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古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他聪明机智,善于解决问题。有一次,他在建造高墙时,发现一面墙挡住了阳光,使室内变得昏暗。
鲁班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在墙后面凿了一个小洞,让阳光透过洞口照进室内,解决了室内的昏暗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鲁班勇于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他的聪明才智让人们从中受益,成为了历史上令人敬佩的人物。
匡衡家贫,无钱买油点灯,在与隔壁墙上打个洞借灯的余光看书,足见其刻苦求知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