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还是凿壁偷光_寓言故事是凿壁借光还是凿壁偷光
二者都是。凿壁借光也称凿壁偷光,它最早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里面记载了古人匡衡勤奋苦学,由于少时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没有钱买蜡烛照明,所以只能从墙壁上凿下一块砖,借用邻居家的烛火看书。
在不懈努力之下,匡衡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家。后世因此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成语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所以说回归到问题本身,凿壁偷光和凿壁借光二者都是正确的,意思完全相同。
小时课文学的是匡衡凿壁偷光,不是凿壁借光。
凿壁偷光和凿壁借光没什么区别。
凿壁偷光
基本释义:也称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白话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凿壁偷光比较正统
凿壁偷光和凿壁借光都是正确的。
凿壁偷光
基本释义:也称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白话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凿壁偷光与凿壁借光哪个比较正确?其实凿壁偷光和凿壁借光意思都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偷字有感觉做贼的意思,而凿壁借光就显出人的一种高贵品性。而历史上的匡衡就是这个典故的主人,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济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官至丞相。正确的说法是凿壁偷光。
应该是凿壁借光,比较正确。因为凿壁借光是一个励志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匡衡,他家里比较贫穷,但是他挺喜欢读书晚上的时候因为没有灯,但是他看见墙上有一条缝射过来一点光亮,它就把这条缝凿的更大一些,借着这条缝隙它开始读书。
凿壁偷光比较正统,古代的成语。
凿壁借光展现了爱学习的好孩子,家里贫穷爱读书只能借光读书
凿壁借光比较正统。偷是贬义。
成语词典中是:凿壁偷光。 成语里只有“凿壁偷光”这个词,而没有“凿壁借光”的。但是现在“凿壁偷光”和“凿壁借光”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而且在普通百姓当中,“凿壁借光”这个词运用的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