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100字_红色经典故事100字以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左德胜年纪轻轻,为何有如此壮举?日前,记者走进柴里村,通过村民的讲述,还原了这段历史。村中一位耄耋老人是当年的见证人,也是亲历者。尽管时隔70余年,老人的记忆依然清晰:1943年秋,有四个全副武装的鬼子进了村。他们一来就不干好事,不是逮村民的鸡,就是搜刮村民的粮食,有时还去骚扰村里的漂亮姑娘。”
“对于鬼子的恶行,村民们都恨得牙痒痒。庄稼汉左德胜更是愤怒不已,他当即联合左聘卿、侯文荣、左天记、侯连生、左夺彪、左金标、侯振业等人,将鬼子骗到村西头的一口土窑里,并趁机偷走了他们的长枪。”老人讲到这儿,长长地舒了口气,左德胜率先出击,用枪打死了一个鬼子。其他人将剩下的三个鬼子拖到院子里,用农具将他们打死。”
当天晚上,左德胜和同伴将这四具尸体运出村外掩埋。他们帮村民们狠狠地出了口气,同时也使村民们深受鼓舞,更坚定了大家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今年46岁的左晓明对这段故事耳熟能详,他接着讲了下去:1944年农历8月16日,由于汉奸泄密,鬼子包围了整个柴里村,扬言要杀光全村人。此时,左德胜挺身而出,一人揽下了杀死鬼子的责任。但是,鬼子不仅带走了左德胜,还带走了他的几位同伴。”
“左德胜的同伴在土门据点内,遭到了鬼子的严刑拷打。而左德胜被鬼子押去了临汾县的日军牢房。不管鬼子怎么折磨他,他都咬定此事是他一人所为。鬼子恼羞成怒,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酷刑。”左晓明的情绪不由激动起来,左德胜死在了鬼子手上,为抗战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他死后,尸骨无存,无坟无碑,也没有留下子嗣,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祭祀之处。”
“众多爱心人士走访村民,查阅文史资料后,为英雄左德胜立碑存记,以告慰英灵。”左晓明说,英雄的功绩不会被遗忘,左德胜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在临汾解放的时候,1948年3???至5月的临汾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23旅,利用坑道爆破的方法,为了防止炸药受潮,英雄黄定基把棉衣外套脱下来盖在弹药上,其他战士也给弹药披上了棉衣,就这样,23旅率先攻破敌人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汾城,黄定基率领的第23旅在解放临汾城立下了突出战功。也是我军城市攻坚战的典型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