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票_中国第一枚邮票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我国官方第一次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在清朝晚期的1878年7月,邮票一套共3枚。
邮票的面值是用银两计算:绿色的面值1分银,红色的面值3分银,桔黄色的面值5分银。图案中间是蟠龙。上端两角是“大清”两字。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1885年我国又发行了一套三枚蟠龙邮票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 。
图案与首次发行的邮票相似,只是花纹较细票面较小。所以,后来人们称我国1878年首次发行的邮票叫“大龙票”,后来发行的一套邮票就叫“小龙票”了。
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我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发端,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了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在1878年发行的,叫作大龙邮票,是晚清政府海关部分发行的,一共三枚,发行量在大约100万枚。
文献记载最早叫老人头或人头,后来也有叫龙头的。大龙邮票。
文献资料记载最早的叫老人头,后来也有叫龙头的,还有叫信票/信印/国印的
1949年10月8日(开国大典后的第七天),新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套纪念邮票正式发行,即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
为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我国华北邮政总局以“中华人民邮政”名义,发行了这套邮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共四枚,同一邮图,面值与刷色不同。当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近代邮刊》上,有一篇文章以半文半白的文字详尽描述了这套邮票的特点:“图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筑物及凌空飞机之背景,及群众擎旗游行情状,风格特殊,甚为壮丽美观。按此票乃人民邮政首次发行之第一套全国性邮票,又为象征新中国诞生之第一套纪念邮票,意义极为重大。届时发行,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群中之盛况必属空前无疑”。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此套邮票的设计图稿与发行图稿所标注的发行单位不尽相同。其设计图稿标注的发行单位为“华北人民邮政”,这也就是说此套邮票是由代行邮电部职能的原华北邮政总局设计的,而后来当此邮票发行时,则标注为“中华人民邮政”,正式印制在邮票上。据记载,当时的“华北人民邮政”曾向“华北人民政府”提出:“为了便于邮票的全国统一使用,拟将现在华北地区邮票上刊印的‘华北人民邮政’改为‘中华人民邮政’或‘中国人民邮政’。”因此,这套邮票的设计稿虽标注的是“华北人民邮政”,但在邮票发行时,则是将“中华人民邮政”,正式印制在邮票上。
从设计角度而言,这套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主题的新中国第一套邮票,是由华北邮政总局邀请美术家张仃和钟灵设计的画稿。
据悉,当时的北平,邮票承印厂家均采用雕刻版方法印刷,印刷周期长。为使邮票尽快问世,遂定采用胶版印刷,并在1949年9月19日,距会议正式召开还有两天之时,赴上海商务印书馆签订了印刷合同。
由于原稿是铅笔画,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按原稿又整理加工绘成制版图。终于,这套纪念邮票得以在1949年10月8日面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8日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即“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全套4种。自此至1984年底,共发行各种邮票 502套(包括加盖“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的中华邮政邮票10套),2091种,小型张33张,小本票11本。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为了铭记开国大典盛事,1949年11月1日,位于辽东半岛的旅大解放区邮电管理局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邮票,它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套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邮票,全套一枚,票幅规格为30×27毫米。邮票图案以北京前门为背景,左侧半圆形立体齿轮上鲜明印有“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 红色隶书票名。右侧是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一颗光芒四射的黄色五角星,五角星内绘有毛主席挥动左臂的形象,国旗下勾画岀长城、工厂、机器和群众游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