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的故事100字_坚持不懈的故事 励志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山、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有一个叫做鲁班的名人,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木匠之一。
据说他年轻时曾经刻苦钻研木工技艺,时刻保持着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和专注。一次,他正在雕刻一件精美的木雕作品,突然一只苍蝇飞到了他的眼前,他并没有急着去赶苍蝇,而是停下手中的活儿,专心地等待苍蝇飞走。
这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成语,叫做“不拘小节”,意思是人应该时刻保持专注和冷静,不被周围的小事干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都是坚持不懈的成语故事!这个充分说明,一个人确定了奋斗目标,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以下是一些古代坚持不懈励志的故事:
1. 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小时候家里很穷,但读书非常用功。他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这就是“囊萤”。而“映雪”说的是晋代的孙康,他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由于勤奋好学,两人最终都有所成就。
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旦打盹,头发就会被扯痛,从而保持清醒继续读书,这是“悬梁”。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到深夜时,为了防止困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这便是“刺股”。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使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3. 凿壁偷光:西汉的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他为了读书,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的一缕烛光读书。匡衡凭借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一名博学的人,还被推荐担任官职。
4.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年少求学时,因家贫,每天用糙米煮一盆稀饭,等凝结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即“断齑”。他毫无怨言,专心读书,最终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5. 王羲之墨池练字: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对东汉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常常揣摩字体结构和气势,甚至在衣襟上画字,时间长了连衣襟都划破了。他还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的水都变成黑色,后人称之为“墨池”。王羲之最终成为了“书圣”。
6. 李白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刀石上用力磨一根铁棒,便问其缘由,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李白深受启发,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成功,从此他专心读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7. 陆羽弃佛从文:陆羽是唐朝著名学者,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他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禅师反对后,被要求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他不仅学会了冲茶技巧,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最终,陆羽得到禅师允许下山读书,后来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将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8.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常受先生责罚和同伴嘲笑。后来他决心改掉坏毛病,睡觉前喝一肚子水想早起,结果却尿了床。于是他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就会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起读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学识渊博的大文豪,并写出了《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