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100字屈原_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三十字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齐、韩、魏三国一怒之下联盟攻打楚国,楚国无奈只得将太子横派到秦国做人质,向秦国求援,秦国出兵后齐、韩、魏三国便退了兵。但是太子横在秦国却屡遭欺侮。
终于有一天,太子横忍无可忍杀死与他起冲突的几个秦国官员后,潜逃回了楚国。秦国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三国大举攻楚,次年再次单独伐楚,楚怀王无奈只得向齐王求援。
秦国识破了楚王的计谋,怕他再和齐国等形成联盟,便采取了又打又拉的政策,一方继续进攻,一方却邀约楚王到秦国的武阳进行和谈,屈原得知此事后硬闯朝堂,劝楚怀王不可前去。
可惜楚怀王并没有听屈原劝谏,上了秦王的当,被秦王囚禁至死。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顷襄王继位,这位顷襄王的昏晕更胜于其老子,竟然在听信谗言后将屈原流放到了长江以南的楚国边疆。
屈原在流放期间因精神和生活的折磨,形容枯槁,行动迟缓,但是依然不忘爱国,一边同群众同欢乐、共患难,一边写诗作,希望有朝一日楚王能醒悟过来,救国家于危难,无奈等来的却是楚国已到朝不保夕的境地。
眼看家破国亡,屈原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加上满腔的意难平,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抱了一块大石头,投进汨罗江(今湖南省东北部,湘江的支流)自杀了,这一年他六十二岁。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