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有几个人_八大山人分别是谁
是一个人
八大山人是指清代的著名绘画大师朱耷。八大山人指的并不是八位圣贤的隐士,而是一个人,朱耷亦长于书法,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出家时释名传綮。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人物介绍:朱耷虽擅长画花鸟和山水,但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在花鸟方面继承陈淳、徐渭等写意花鸟画的画风。个性特点是运用象征寓意的画法,对花鸟等动物进行夸张化,用奇特的表情和简易的造型,突显画中的形象,充满个性。《桃石千秋图》是八大山人1699年的作品,当时八大已经74岁高龄,这幅图就充分体现了八大山人的作画特点,一眼看去此画构图简单,只有一石上有两颗桃,整体感很强却不复杂,很少人能用极少物体画出如此高的境界。
一个人。八大山人指的是朱耷。朱耷是明朝宗室后裔,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他的身份不简单,是明朝皇室后裔、出身贵胄,可惜时运不济,十九岁刚刚成年大明就灭亡了,很多皇室子孙担心清朝要对老朱家斩草除根,纷纷隐姓埋名。那朱耷也很害怕,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就启用了“八大山人”这样一个名称。
是朱耷一个人
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他也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怪异的画家之一,跟传统的文人画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里,你能看见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鸟、翻着白眼的鱼、粗犷洒脱的山石花草……而放大画作的细节,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
中国历史上书画领域的“八大山人”是一个人,指明末清初的朱耷(zhūdā),他本名朱统(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
八大山人被尊称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擅书画,其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重,风格雄奇,其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静穆疏旷,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
清代晚期的“海派”画家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都曾受到八大山人书画的熏陶。
一个
八大山人只有一个人,即朱耷。 八大山人最初是朱耷的号,后来成为他晚年的称号。这个称号的由来是因为朱耷身为宁王朱权的第八代子孙,而自己名字中的朱耷与“大”是同音的。
一个人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破云樵者、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工书,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大气,别具一格。
据说八大山人出生时耳朵特别大,父母因此给他取了乳名“耷子”,后来索性就叫朱耷了。这位书画家一生中所用的字号、别号特别多,而且每个都像他的书画一样与众不同。
清顺治五年(1648年),他出家为僧,法名传棨(音同“起”),字刃庵;康熙五年(1666年)取号雪个,后来又有了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别号;到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58岁,又给自己取了个奇特的别号——八大山人,从此,以前的别号都弃之不用。他在自己的画上落“八大山人”的款时,总是竖笔连写,看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据说代表着他作画时的心情。这一个性鲜明的别号于是随着他的书画作品流传千年,响亮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