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民俗故事_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的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农地。这时,一位农民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没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庄设岗哨,检查每一个进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给陈太平带食物吃。

扩展资料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
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踏青祭祖节日,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个: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忠诚的臣子名叫鲁班。他的父亲病逝后,鲁班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怀念,便每年在清明节前后到墓地扫墓,并修缮坟墓,植树种花。
一天,鲁班在扫墓途中遇到了一位黑衣人,这个人看起来憔悴而憔瘦,眼神黯淡无光。这个人告诉鲁班,他也是前来祭拜先人的,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无法购买牲禽祭品,只能用自己的血来祭拜。
鲁班非常感动,他主动将自己的牲禽祭品分给了那个黑衣人,还送了他一些金银财宝,帮助他度过难关。之后,鲁班又结识了很多类似情况的人,他们都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供奉祭品,而鲁班每次都会慷慨相助。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清明节不仅是祭拜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关怀他人、传递爱心、表达感情的节日。
我母亲讲给我听的故事,她小的时候,她家的邻居老太太,处于弥留之际。亲戚们都来了,可是,她总是死去一会儿,就又醒来了,醒来就痛苦的叫喊,“你们给我烧纸钱哪,没钱小鬼打人哪,腿被打的疼,帮我揉腿哪-----”
那时候是文革期间,这老太太的儿子是当时的大队长,哪里敢烧纸钱的。于是,这老太太每天都死过去活过来,死过去活过来,这样,好几天-----
后来,这老太太的一个女儿,实在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些纸钱,偷偷的在房子后面烧了,这老太太就真正咽气,没再醒来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弹尽粮绝不能继续赶路,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忘了赏赐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他却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未果。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