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简介30字_长城的简介30字左右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系列城墙的总称,是一道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跨越中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市。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它始建于春秋时期,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城横跨中国北方地区,其主要作用是防范外族入侵和维护边疆安全。长城不仅在军事防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如今,长城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其壮丽的风景,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接和修缮了战国时期已有的长城,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长城全长约21196公里,东起辽东,西至甘肃,跨越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还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总长超过21,000多公里。长城建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7世纪,起初是为了防御外族入侵,后来也用作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如今,长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其壮丽景色。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全长约21,196公里。它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价值。长城由石块、土坯、砖石等材料建造而成,蜿蜒曲折,壮丽雄伟。现在,长城已成为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为中国的象征。
万里长城是地球上最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8851.8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它全长超过7,5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1、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2、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